任天堂、精灵宝可梦、Niantic合作推出的Pokémon GO(《口袋妖怪Go》)最近火得一塌糊涂,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上线后,吸引全球无数的玩家走到街头,在悉尼,约1500人10日走上悉尼街头捉精灵,这就是口袋妖怪带来的魔力,目前该游戏也拉动任天堂股价暴涨25%。由于Pokémon GO融入了增强现实元素,因此可以让玩家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口袋妖怪,这引得国内玩家翘首以盼Pokémon GO在国内开服或者被国内游戏厂商代理引入国内。有人认为,虽然这款游戏还未在国内上线,但目前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国服上线后,火爆程度一定不会亚于全球其它地区。
但笔者认为,这款游戏未来即便进入中国,在中国可能也根本火不起来。
Pokémon GO火爆全球,但这样的爆红源于这款游戏的玩法比较创新,也是开发者Niantic在增强现实领域多年积累从量变达成质变的一次大爆发。其游戏最大亮点是将AR(增强现实)技术和宠物小精灵的角色设定结合起来。核心玩法亮点在于,打开游戏,开启谷歌地图和定位功能之后,游戏会在摄像头实时拍摄的画面中叠加皮卡丘、杰尼龟等小精灵,这些精灵可能会藏在任何角落,你需要拿着手机四处走动,发现它并且抓住它。
依赖谷歌地图来找小精灵,但谷歌地图缺席中国市场6年,国内数据准确性大大扣折
因此,这款游戏的基础是要依赖谷歌地图来找寻小精灵,抓小精灵与内置的地图数据息息相关,地图数据也是游戏的基础支撑。Niantic创始人汉克曾经也是前谷歌地图与地球主管,他清楚地图数据的准确性对《口袋妖怪》的重要性,因为地图数据决定哪些口袋妖怪在哪些地点,许多位置数据往往也是用户提交,据说目前有500万个地点纳入了游戏版图中。开发商需要了解哪些地点有水流、小河或者池塘、动物园、公园等,通过这些地点安排不同的口袋妖怪。也就是说,在这款游戏中有许多Pokéstops(口袋站点)——历史建筑、博物馆、艺术馆、停车场、商业街等标志性建筑等存放着一系列“宝物”,包括精灵球和精灵等,谷歌地图在欧美日本对Pokéstops的定位没问题,但在中国却面临着难题。
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之后,其在中国的数据采集与信息更新已经大大落后,即便谷歌地图回归中国,谷歌的地图信息更新系统、渠道开展、数据采集等工作也几乎要重新开始,谷歌退出中国6年,有太多短板要补。
因此,这导致的影响是,《口袋妖怪Go》这款游戏如果通过谷歌地图来玩的话,在中国数据不完善,准确性不够,玩起来往往定位错误,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要通过与其他地图商合作来导航定位,那么无论是地图街景技术,3D地图、照片游技术、全景地图等技术与谷歌有一定差距与差异性,或者说,地图基础改变,游戏的内容与数据要重置与新地图商匹配,对任天堂与Nianti来说,都是一大难题。
在中国,口袋妖怪没有庞大粉丝用户群体基础支撑游戏的情怀
另外,口袋妖怪是一款已有20多年历史的游戏,它本身是一个大IP,在全球本身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基础,尤其是日本与欧美。其狂热粉丝中,很多基本是每一款口袋妖怪游戏都不会错过。甚至不久前有粉丝创作了以任天堂掌机硬件不断变迁和口袋妖怪系列进化为主题的动图,显示了口袋妖怪系列20周年的变迁,其宝贝交换功能从最初GBC掌机通过线缆互联,到DS卡带再到目前通过移动网络交换神奇宝贝,其CEO Hanke将其交换宝贝称之为游戏的一个“核心元素”,在该款游戏中依然沿用,忠实粉丝对这一模式的爱好依旧,可见这款游戏的全球粉丝的情怀支撑力不可小觑。
口袋妖怪在中国有粉丝吗?有,但粉丝基数小众的多,与日本欧美的原有粉丝群体基数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两个礼拜之前,多数国内用户对口袋妖怪这款游戏很陌生,更不用说所谓的情怀,只不过通过部分用户通过在社交渠道的病毒式传播轰炸下,吊起了很多国人对这款游戏的胃口。说到底,这也是一款依赖粉丝情感来驱动其传播流行的游戏,在国内,它少了这一重要内驱力,离全民风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走。
基于西方文化定制的游戏并不匹配国内玩家偏好与口味
而在粉丝基础缺乏,玩法单一,缺乏等级经验系统等玩法操作的情况下,很难匹配到中国玩家的痛点。有人总结,《口袋妖怪Go》能成为爆款的原因是,它是一款敦促宅男出门锻炼的运动神器。但我们知道,国内目前还是比较欠缺这种户外社交与健身的文化,中国游戏玩家是否会被一只小精灵驱动频频外出健身与社交?这点相信对国内游戏宅男以及对游戏玩家个性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持怀疑态度。
我们知道中国的游戏玩家看重的因素的组队对战,看重等级经验值,带着游戏跑到大街上去社交健身,其实更契合西方文化,与陌生人无障碍的沟通交友、健身社交的这种文化是与西方文化土壤是匹配的,在中国,并不具备陌生人集体去抓小精灵的社交文化,这也不是中国游戏玩家的G点,中国游戏玩家的G点还是在线上的荣誉感与一呼百应的价值存在感,让他们上街去追小精灵?一两次尝鲜会觉得很有趣,久而久之就会发现整个游戏缺少合适的游戏目标,玩起来惟一的乐趣就在收集宠物了,长期来看游戏乐趣和动力会下降得很快,用户会迅速流失,这点是人性共通的部分,这其实也适用部分西方用户。
因此就有游戏用户评价说,ingress游戏性已经够单调了,Pokémon GO连组队对战部分都没有,会更加无聊。有知乎上的资深玩家表示,设想一下你玩口袋妖怪游戏,将对战部分全部取消,这款游戏却没有等级经验值,唯一能做的就是拿着精灵球到草丛里抓精灵。这样的游戏你能坚持多久?除了情怀还有坚持玩下去的理由吗?
该款游戏具备现象级产品的系列特征:但如何避免审美疲劳是关键
也有玩家对这款游戏的后续发展提出了质疑,他表示:“我十分愿意为了一只暴鲤龙暴走三个街区,那是因为我对这只精灵有着极度的痴迷。但问题来了,如果‘远方’没有我‘朝思暮想的’精灵呢?”因此,游戏性是其最大的短板,如果不在现有玩法基础上做改进与调整,玩家会在短时间内严重流失。
所以我们知道,它的问题就是产品如何让用户保持持续的新鲜感,并乐此不疲的玩下去。这款游戏在玩法有很强的局限性,基本上就是走路遇小精灵,抓小精灵,翻牌子拿道具,武道馆里打打架,玩法以及物种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加之玩家平常到的地方范围有限,小精灵出现的种类也不多,用户审美疲劳的瓶颈期会很快到来。
该款游戏也具备现象级产品的系列特征:简单好玩个性化,上手无门槛,没有操作难度。其次,社交强关系链推动自主参与传播。该游戏玩家不再是一个人进行游戏、而是可以和NPC(Non Player Character)交流,增加了游戏的乐趣。但是玩法单一,缺乏升级与荣耀等级驱动,很难延长其生命周期,仅仅是通过社交与健身这几个点来驱动玩家,也很难留住用户。
高流量与游戏有趣度之间的博弈:很难拿下用户存留率
另外一点许多业内人士也谈到了,就是这款游戏特别消耗电量与流量。没电量出门多带几个充电宝倒也无所谓,AR效果对手机性能要求高也不是问题,现在国内手机用户升级换代快,多数都有高性能的智能机。但流量消耗耗费极大这个可能会是用户后期热情转淡的一个痛点,中国游戏玩家普遍经济水平不高,对流量相对比较敏感,因此“流量不清零”、“提速降费”的用户呼声很高,去年9月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也正式开放手机套餐内单月流量不清零业务。
而这款游戏的玩法是AR是在真实的图像中叠加虚拟的景象,据说几乎全程都需要消耗大流量的。对全新AR技术的新鲜感可以驱动用户前期不断的去捉小精灵,但在后续对单一玩法玩法日渐疲劳的情况下,如果缺乏新的元素匹配国内游戏用户偏好的玩法,玩家会在高流量与游戏有趣度之间进行权衡,用户活跃度与存留率会迅速下降。
未来会否看重中国市场很关键:被国内同款击败的可能性高
其次是这款游戏未来会否看重中国市场很关键,国外互联网产品在国内因水土不服、文化不搭、市场策略失败、对用户需求了解不到位、对中国国情不了解、过于傲慢的国外互联网产品在中国市场折戟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多数在初期并不在意这个市场,投入的资源极少,或者在游戏开发者运作方式与市场策略层面,并不适合国内情况。据说,为了屏蔽中国玩家,《口袋妖怪GO》Niantic亚洲统筹市场经理须贺健人日前在Twitter表示,已经紧急修复了《Pokémon GO》的一个BUG,中国玩家将不再能访问该游戏,表示给大家添麻烦了很抱歉等等。
“已经修复了bug,中国玩家终于玩不了了。”这种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基本可以预测其未来进军中国市场的难度。加之该游戏在中国缺乏粉丝用户的沉淀与感情认同以及玩家基础,所以往往结果是中国版的同款很容易就可以击败国外爆款,这在国内互联网领域的案例不胜枚举。如果国内游戏开发商能在Pokémon GO的热度之上迅速开发类似的增强现实游戏,则能迅速抢占市场,基于对玩家心理、用户需求、本土市场的了解,在国内市场打败Pokémon GO也不是没有可能。
综上所述,Pokémon GO这类手游要在中国落地还要解决诸多难题与软肋以及中国玩家的偏好以及国情文化层面的适应性,包括游戏玩法的改进,甚至要思考如何避免玩家安全上的问题,美国已经发生了多起针对这款增强现实手游玩家的武装抢劫犯罪,同时也有玩家要求不要在危险区域安排精灵,但目前Pokémon GO制作方依然没有应对安全问题的方案。在中国,游戏导致人身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将是致命的,甚至会导致政策上对其进行限制,而本土游戏基于对国内市场与政策的了解,对游戏内容玩法本土化调整之后,会更适应中国国情。
任天堂与Niantic公司带来的Pokémon GO最大的贡献是让“增强现实”这一高技术含量的技术非常巧妙创新的用于游戏之中并呈现在用户面前,给用户惊艳的体验感受,也给手游行业带来了更多启发。目前它的火爆,在于它的新鲜有趣,跟现象级产品爆红的规律几乎差不多。有业内人士也表示,“这款游戏的成功更多是取决于IP的价值,在技术层面并没有难点,AR也没有特殊的算法”。
因此,它具备新鲜性,但不具备耐玩性,技术上并不存在过高的门槛。Pokémon GO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为手游的玩法打开了一扇窗,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的手游或移动应用开发领域会加强对增强现实技术的运用。未来国内的AR手游很可能将将在借鉴该款游戏的玩法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本土元素而推出更适合国内市场的AR游戏。
所以,笔者认为,Pokémon GO在中国未必能火起来,火起来的也将是更可能会是针对国内用户需求痛点把握的更到位的中国版的Pokémon GO,值得一个期待。